第300章 景帝十五年_千年世家: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
笔趣阁 > 千年世家: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> 第300章 景帝十五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00章 景帝十五年

  陈秋的对面坐着当今的皇子、立储的热门人选之一“刘彻”。

  而此时的刘彻则是十分恭敬和谦卑,他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陈秋低声说道:“陈相,前段时日父皇与我说,我该启蒙,找一位老师了。”

  “我思来想去,觉着大汉之中,能够超过您的人几乎没有。”

  “而这京城当中,精通政治学之人,除了您还能够有谁呢?只是我也知道,您不想掺和进这立储的争夺当中,但我却真的十分想要拜您为师。”

  “所以今夜便冒昧前来拜访了。”

  刘彻的话语说完之后,还悄然看了一眼坐在那里的陈秋,脸上带着拘谨和些许不好意思,但眼眸深处闪烁着的却是试探。

  他在试探陈秋对自己的“真实态度”,想要知道陈秋到底是怎么想的。

  这才是他今夜冒险前来的唯一目的。

  刘彻比梁王和刘荣都看的清楚,即便他只是一个比刘荣和刘武年岁都小了不知道多少的孩子。

  他低着头,等待着属于这场赛局真正裁判的宣判。

  是的。

  在刘彻看来,已经传承了这么多年的陈氏才是这一场立储之争中唯一的裁判,不要看如今的陈氏已经开始缓慢的撤退,并且隐藏在历史当中了。

  不要觉着陈氏如今已经分崩离析了。

  在刘彻看来,若是皇帝要动陈氏,那么陈拓也好,陈秋也好,瞬间会再次合并成一个陈氏!

  将庞大的自己划分为两个部分,之后让皇帝对自己的提防和疑心减少,这才是如今陈氏势力逐渐削减的最大原因。

  而陈秋若是想要支持某个皇子,那么到了最后关头,一直站在中立地方的陈拓也一定会表示赞同。

  两位大汉丞相排版决定的事情恐怕很难再改变了。

  即便那个想要改变的人是大汉天子。

  陈秋却只觉着玩味,他看着刘彻,没有直接回答刘彻的问题,反而是笑着说道:“原来如此。”

  他叹了口气问道:“殿下怎么想着来拜我为师?”

  “难道就不怕梁王、或者皇长子殿下多想么?”

  这是来自陈秋的疑问和试探,他想要看一看,面前这个孩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“底细”。

  陈氏可以支持皇储的更立,也可以站在某一个皇子的身侧帮助他。

  这个皇子可以野心勃勃,可以城府很深,可以是一个唯我独尊掌控欲和疑心病都很强的人,但他绝对不能是一个蠢货。

  聪明人都知道陈氏存在的意义,所以即便是成为皇帝后想要过河拆桥,也知道要把控拆桥的程度。

  而若是遇到蠢货

  那就真的是灾难了。

  陈氏永远不会害怕和皇帝掰手腕,他只害怕皇帝像是一个没有脑子的莽夫一样横冲直撞。

  陈氏虽然有抵御这种莽夫的本事,但陈氏却并不想遇到这样的事情

  刘彻听到陈秋的问话后,脸上闪烁着思索的神色。

  他只是抬起头笑着看向陈秋:“这又有什么呢?即便是拜您为师,又能够证明什么事情呢?”

  “难道陈氏真的如同传闻中的一样,只会收未来的太子为弟子,即便弟子不是太子,也会帮助他成为太子么?”

  刘彻好奇的问道:“陈氏真的会这样做么?”

  而陈秋同样笑着看向刘彻:“殿下,陈氏是否会这样子做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梁王、皇长子”

  说到这里,陈秋停顿了一下后,意味深长的说道:“乃至于天子都会这样认为的话,您拜陈氏为师的目的,就很值得揣测了。”

  “不是么?”

  陈秋反问道:“若是说政治学的大家,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,可以说我陈氏的门生故吏多了去了。”

  “即便是为了匹配您皇子的身份,长安城内不少两千石官员也同样是政治学大家,足以配得上您的身份了。”

  “那您为何不去找他们呢?”

  陈秋看着刘彻,再次问出了诛心之言:“还是说,您来找陈氏,的确是怀揣着您刚才说的那种目的?”

  刘彻与陈秋对视着,眼眸中的神色闪烁着、

  过了片刻后,他低笑一声说道:“若真的是呢?”

  陈秋神色不改,淡淡的说道:“那殿下可真的是找错人了,陈氏没有这种能力,也不会做这种事情。”

  “皇储或者说太子之位,一向是天子自己决断的,别说是陈氏收弟子了,就算是有皇子身上流淌着陈氏的血脉,陈氏也绝对不会左右皇帝的选择。”

  刘彻听到这里,脸上和心里同时笑了一声,他看着陈秋说道:“陈相,您说的是真的么?”

  陈秋面色不改:“当然。”

  刘彻这才站了起来,拱了拱手说道:“原来如此,那是我想错了。”

  他叹了口气:“不过么,我的确是没有这个心思。”

  “但却有一句忠言要告诉陈相。”

  陈秋挑眉:“哦?什么忠言?”

  刘彻与陈秋再一次对视,这一次刘彻的目光中带着的却是浓厚的肃穆了,他只是说道:“陈相,您是否以为你是站在中立的角度,谁都没有得罪?”

  陈秋没有点头,也没有摇头。

  而刘彻的眼睛中闪过一丝恍然之色,他只是将那个陈秋不想说出来的真相说出了口。

  “原来您也清楚。”

  他一字一句的说道:“在强者与弱者中间,选择了中立,本就是一种选择。选择了那位强者!”

  “陈相,唯有在争嫡之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时候,您的中立才是真正的中立!”

  刘彻站起身来,行礼后站在那里,不再多说什么。

  他只是最后说了一句:“今日父皇恐怕就会放梁王归国,而梁王归国之后,陛下恐怕就要立下皇储了。”

  “彻大抵上是无望了。”

  他眯着眼睛,看向陈秋:“只是,陈相若想要中立的话,是否能够保证中立?”

  “不干涉其余人的干涉?”

  这句话很拗口,但陈秋明白了刘彻想做什么,沉默了片刻后才缓了口气说道:“陈氏自然会在这段时间内保持中立的。”

  他低声道:“无论发生了什么,无论谁出手了。”

  “都会这样。”

  “一个月内,本相要闭关整理先祖书籍。”

  “陈府会闭门。”

  “殿下可以尽情做自己想要做的。”

  陈秋看着刘彻,声音中带着温和,而陈秋所说出来的话则是让刘彻感觉更加兴奋:“若是在这一个月内,您能够改变自己现如今的处境,至少站在和皇长子同等的地步,那么陈氏自然会做出自己的选择。”

  刘彻弯腰行礼:“多谢陈相。”

  他转身,大踏步的离去。

  而当刘彻离去之后,陈秋下意识的看向不远处的后院,只是这一次再也没有一个机灵古怪的人从后院中走出来,然后跟他吐槽抱怨刘彻的脑子了。

  他摇了摇头:“罢了罢了。”

  “夺嫡之争,本就是困难的事情,且看看这位殿下有什么能耐吧。”

  陈秋有些玩味的笑着。

  此次刘彻来的目的并不是拜师,也不是为了怒斥陈秋,更不是为了想让陈氏站队。

  “彻殿下较之皇长子,聪慧的多啊。”

  刘彻很清楚,陈氏的体量太大了,这样大的体量绝对不可能轻易的下注。

  当年下注刘启是因为什么?

  那是因为刘启的身份!

  刘启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,而且母亲还十分受到皇帝的宠爱,甚至能力也很强、在当年陈彼去世的时候甚至为陈彼为孝。

  这是一种什么样子的身份?

  这是一种绝对没有人可以撼动的身份。

  当年的刘恒之所以让梁王和刘启争夺这么长时间,大概也是因为想要吊着梁王的原因罢了。

  不然难道还是真的想让梁王成皇太弟?

  如果真的有这个心思,怎么可能不留下后手?当年的刘邦可是留下来了一系列的圣旨!

  刘彻是想要一个“机会”。

  他清楚的明白自己和刘荣对上几乎是没有什么胜算的,当初的陈氏连皇长子刘荣都能够拒绝,那么此时此刻也绝对不会因为某些乱七八糟的原因而同意他的请求。

  哪怕他答应将陈氏的女子立为皇后也是一样。

  其实刘彻还真的有这样的想法,但是他只是暗中试探了一句,就被陈秋一句话给堵了回去。

  哪怕是身上有陈氏血脉的孩子他们都不会帮,更何况你只是娶了我陈氏的女儿?

  而刘彻也是见势不妙瞬间转变,他开始动之以情,让陈秋知道所谓的“中立”到底是什么,在看出来陈秋是故意的时候,就开始请求陈氏给他一个机会。

  “小小年纪,心思如此深沉,的确是一个可塑造的人才啊。”

  “只是看看,他能够做到哪一步吧。”

  景元十四年,深秋。

  梁王多次上奏,请求归国,表示自己才疏学浅,实在是无法担任皇太弟的身份,而如今他一个藩王留在京中,会有许多传言,这些传言很多让他坐立难安。

  于是,他请求天子让自己回归封地。

  第一次的请求天子拒绝了,表示梁王的才华乃是当年先皇都认可的,如何能够说是才疏学浅呢?

  并且表示九王之乱的时候梁王立下大功,这样的功劳怎么能够不封赏呢?

  这个皇太弟的位置,你一定得要!

  他甚至召开了大朝会,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自己要立梁王为皇太弟,问朝堂上有谁不同意。

  朝堂上当然有许多声音,大部分反对,小部分支持——这些人全都是托,除了极少部分的人是真的想让梁王登基,想看天子的热闹之外。

  这一次的立储之争毫无疑问的陷入了白热化的争端。

  而在沉浸了十几天之后,梁王再一次上书,这一次上书言辞更加恳切,说自己的身体很差,如今想要回归封国,甚至感慨自己的孩子在封国之中,已经许多年没有见面了。

  所以请求天子看在老妻幼子的身份上,放他归国。

  这一次天子的反应没有第一次大了,他只是略微沉吟,将梁王的请求拒绝了。

  并且表示,伱想念自己的孩子可以,那朕便将梁王世子召来长安城吧。

  这件事情短暂的再次平息了。

  而半个月之后,梁王再一次上书。

  这一次却并不是他自己的上书了,而是梁王世子的上书,他千里迢迢的来到长安城之后,在自己的父亲身边侍奉。

  而上书的原因则是很简单——梁王生病了。

  梁王世子在奏疏之中表示,自己的父王病重了,并且在病重的时候梦到了先皇。

  先皇在梦中斥责他,斥责他居然想要图谋皇位,无论梁王如何哀求,高皇帝、先皇等人都十分不认可他,于是梁王惶恐之下便病倒了。

  这一次是梁王世子站出来请求天子放梁王归国。

  这一次,天子召开了朝会,专门的讨论了这件事情,将所有的姿态都摆的很清楚——这可不是朕让他放弃的哦,这可不是真说话不算话哦,是梁王自己再三请求归国的!

  在大朝会上,经过激烈的讨论,和平友好的交流,大会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。

  即:梁王不能担任皇太弟的这个事情,是先皇和高皇帝以及大汉历代皇帝否决的,他们不能够违背历代皇帝的旨意,所以当今天子就只能够吃点亏,自己将自己的话收回去。

  这并非是天子说话不算话,所以天子还是金口玉言的,天子还是一言九鼎的。

  大会成功的召开,并且在大会上,得出了如下决定。

  其一,放梁王归国。

  其二,现在的梁国基本上被打烂了,而梁王那么高的功劳一定不能去收拾烂摊子,这个烂摊子还是交给皇帝解决吧,所以改封梁王在其他的封地,比如他最开始的封地“代国”。

  其三,因为代国的领土太小了,不适配这位大功臣,所以将原本吴王的一部分封地归于代国之中。

  在得到这个诏书之后,梁王对天子感恩戴德,而后离开。

  也正是在这一年的末尾,或许是因为皇太弟的事情终于解决了的缘故,也或许是最近天子在后宫耕耘的太勤奋了的缘故。

  总而言之。

  天子病倒了。

  并且是很严重的病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me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m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